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許多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進入轉型發展期。在此期間,新老問題交織,工業園區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面臨的問題
1、現代服務業功能缺失
由于園區在前期發展過程中定位于打造工業園區,其配套建設全部按工業項目安排,企業眾多、廠房林立。但是,沒有任何專門針對園區企業的商務服務及生活休閑設施,金融、餐飲、商住、文化娛樂、信息、教育等現代服務業配套匱乏的問題非常明顯。功能配置的脫鉤、配套服務的缺乏,使得入駐的項目不得不自行完善各種服務功能,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2、投融資體系未完善,資本瓶頸始終存在
園區體制幾經調整,從起步階段的“快速發展”、“封閉式運作”,到“市場化運作園區”思路,在投融資上缺乏對園區投入產出的通盤籌劃,也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用什么資源投資、如何投資、投資回收等一系列從投資角度應考慮的問題,以及盡快如何形成有效的投融資機制。
3、調控手段少,規劃執行難
園區管理運行體制不利于總部經濟的發展。目前,園區管理體制多為“一元為主,多元結合”的模式,即以管委會為園區管理和發展主體,園區規劃、建設、國土、招商等工作分別由區級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實施。因各成員單位各自承擔了大量全區面上的工作,對園區建設難以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精力,且由于主體較多,協調鏈條極長,造成工作力度減弱、協調時限過長等問題,致使有的部門在不具備任何實質職能的情況下,不得不深度介入園區規劃建設、拆遷、融資、經濟運行、項目促建、企業服務、資源整合、招商引資等具體工作。但由于受自身職能權限的局限,對規劃、拆遷、融資等具體工作不能全權負責,成效難以保證。
土地資源整合進程緩慢。園區在確定發展都市型總部經濟之前,完全按照工業園區定位引進了大量純工業項目入駐。這些工業項目中,大部分企業尚處于工業產業鏈低端,卻占據了大量土地,地均產出和效益較低。土地整合工作也進展相當緩慢:一是政策因素制約閑置土地清理進程,由于政府相關部門未明確閑置土地清理程序,園區閑置土地清理工作進展不大;二是工業用地掛牌出讓方式制約政府回購企業土地;三是工業項目遷出成本較高,在動員部分純工業項目遷出園區騰出土地過程中,企業提出的補償標準較高,協商談判極為艱難,政府也將為此付出較高代價。
二、工業園區轉身之路
1、總部高端制造以及商住相結合,規劃“三三”布局
事實上,總部不僅包括行政總部、營銷、財務、研發等總部,而且還包括高端制造型企業,比如總裝、測試、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生產等,都屬于高端制造。高端制造業包括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科技含量高,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第二,市場前景好,具有較高的需求收入彈性;第三,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持續增長能力。所以,發展總部高端制造業,不僅可以節約土地,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培植新稅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建立總部,因其巨大的業務活動需求,必然需要一系列與業務交流相關的基礎設施作保障,因而對所處范圍內酒店、公寓等基礎商務設施,會議、展覽等辦公設施都有較高要求,也離不開金融、保險、會計、法律、教育等專業化服務體系的有力支撐。所以在規劃高科園時,按照“三三”布局,即工業總部、高端制造、商住配套各占1/3的原則,處理好總部、高端制造、商住之間的關系。在園區發展商住,一方面是為了完善各項配套,更好地服務于總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園區的收入和稅收,解決園區資金缺乏的難題。
2、存量優化與增量發展相結合,做優園區特色產業
為了很好地解決園區發展面臨的問題,要處理好增量發展與存量優化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重點扶持符合新型工業發展要求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對不符合園區發展要求,附加值低、污染環境的相關企業,引導他們有序遷出園區,以有效優化工業經濟現有存量;另一方面,加快引進符合園區規劃要求的企業入駐,要不斷完善各項政策,鼓勵發展電子商務、數字新媒體、創意、健康、教育培訓、金融會展等新興產業,形成經濟新增量。
3、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創新園區開發模式
目前,園區開發主要有3種模式:地產商模式、政府獨立開發模式、綜合開發模式。園區總部經濟開發應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主體相結合,探索新的園區開發模式。園區開發要以政府為主導,引入具有豐富總部運作經驗的城市運營商,在目前園區可利用的地塊及整合出的土地上,分區規劃,限期投資建設總部樓宇及功能配套設施。在城市運營商正式運作以后,政府主導角色轉變為政府協助角色,由政府協助城市運營商開展項目引進工作,注重培育金融、中介、咨詢、傳媒、創意等產業,形成點面結合、上下游有機互動的特色產業鏈,輻射并帶動第三產業整體升級,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互利多贏”的開發模式。
4、企業引進與孵化培育相結合,增強產業競爭能力
園區經濟的增長要依托企業,培育支柱,擴大招商,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首先,要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入駐園區。同時,園區對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的扶持、孵化、培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創建園區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建立雙創基地,為中小企業的孵化培育提供條件。通過企業研發、科研院所和高校來創新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高新技術帶動產業優化升級,將園區內擁有行業高成長、低能耗、低污染、產品附加值高、自主知識品牌等優質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園區產業的競爭力。當前和將來較長一段時期,要密切關注工業設計、電子商務、數字娛樂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力爭孵化培育出一批新經濟的龍頭企業。
5、二次產業與“2.5”產業相結合,發展新型工業
“2.5”產業是指介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突出生產性服務,構架生產和服務一體化,突破過去傳統的生產流通方式,以市場發展需要為支持,以生產性服務為主體,以研發設計、虛擬工廠為表現手法,從而把整個產業價值鏈聯系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園區內涌現出一批由純工業項目逐步衍生出的“2.5產業”和相關的服務業企業。伴隨總部經濟政策的完善配套,對總部經濟業態的統計考核和稅收劃分將進一步明晰,政策將會更加有利于園區發展“2.5”產業。因此,堅持二次產業與“2.5”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結合,將促使園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醫藥行業研究報告(綜合) 2024
2024.01.0529800元.生命健康
《報告》重點由中藥材種植、中藥制造和中醫大健康服務三大部分組成,全面呈現中醫藥行業投資價值與未來趨勢。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招商藍皮書(招商地圖/招商圖譜)系列
2023.01.14面議元.醫藥健康
按照“4.0版招商地圖”的研究邏輯,綜合推出的一款“普惠型招商地圖”產品。
中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國開聯.區域產業規劃 中山作為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搶抓政策紅利,爭建灣區戰略性平臺,承接中心城市轉移產業,共享中心城市產業創新要素資源與平臺,以達至中山“灣...
寧夏先進制造業招商行動計劃 國開聯.招商地圖與項目包裝 我單位受托制定寧夏全區先進制造產業招商行動計劃,深度剖析全區智能制造產業基礎、結構和產業承載優勢,明確自治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方向與未來招...
九省市如何借招商地圖(圖譜)實施專業招商?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產業招商引資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已漸成業界共識,然而,如何實施專業化招商,如何進行精細化部署,又如何借助市場化的手段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產業鏈招商圖譜與招商地圖,區別在哪里?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招商工作越來越趨于專業化、精準化和市場化,招商從業者也越來越意識到產業招商專業化的重要性。
招商引資項目評估 國開聯.產業鏈咨詢 第三方獨立評估,助力項目落地。
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編制 國開聯.熱點議題 我們的成功案例遍及全國30省(區、市),連續獲得客戶信賴和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