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金融創新或成趨勢
國開聯 2014.03.03
關注我們
《全訪談》專欄,由京城知名資深地產記者全偉主持,對話最前沿的地產巨人,討論當下最熱門的話題,端出最獨樹一幟的新鮮觀點,為您解讀不一樣的樓市。
建筑院校畢業的人更多給人以保守學院派的感覺,但在他的腦海里永遠充斥著創新的火花與永不停歇的頭腦風暴。他帶領天鴻地產十余載,始終堅持以創新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共贏為企業合作的基本訴求。
面對調控背景下變幻莫測的市場,他斷言:未來房地產行業從平均的增長速度來說肯定很難達到2003年到2010年那樣的高速增長。而在做如何應對變化,使企業再發展這道選擇題時,他選擇了從產業地產到金融創新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2013年年會上,本報記者專訪了北京天鴻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柴志坤,為你展現地產大佬不一樣的創新理念。
創新型產品增長速度會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房地產調控后,開發商發展路線開始分化為專業化和多元化兩種不同的思維。前者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快速復制、規模擴張。而您所帶領的天鴻地產屬于哪種?
柴:天鴻地產屬于后者,希望通過創新產品,打造企業特有的能力。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相當長的時間內,傳統類住宅產品仍是行業的主流。但一些新型產品、創新型的產品板塊,增長速度會超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
開發與產業相結合可能會成為更多房企關注的焦點,原因有兩點:第一,房企看重拿地方式,源于經濟發展和產業機構調整的需求,現階段地方政府對產業項目持支持態度;其次,開發商可以通過產業資源嫁接提高項目價值,進而提升價格。
但是,傳統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如果想參與產業地產的投資開發,需要考慮好后期運營的問題。做產業地產一定要本著做產業的想法去做,而不能只考慮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按傳統模式簡單復制。核心還是要遵循這些行業的發展和經營運營規律。
FW:旅游地產是天鴻在產業地產創新的一個方面。現階段旅游地產開發都有哪些問題?怎樣通過創新達到產業間融合?
柴:現階段,旅游地產的開發與盈利模式并不成熟。這要從兩個方面找問題,一是從傳統的旅游風景區的運營經營角度看,二是從在旅游風景區做的不成功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去找到問題。歸結起來說,傳統旅游風景區里的問題主要在于業態和管理比較落后。最簡單的例子是,全國旅游風景區內,恐怕80%的產品賣得都一樣。
因此,如果做旅游地產的開發,就要有深度經營的思想準備和資源管理體系的培養、積累。在開發旅游風景區項目時,我認為兩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是一定要和風景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就是要做整體開發,而不能夠只單純地去想房地產怎么開發、怎么賣房子、甚至怎么租房子;第二,要有深度經營的思想準備,要考慮這個項目后期的運營和對風景區深度經營內容如何組織、如何運營。
地產和金融資本應該成為好兄弟
FW:天鴻地產是最早探索房地產金融創新的企業。您曾經也提到,房地產金融創新的第一階段是從金融機構借錢,然后與金融機構合作。
柴:房地產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合作,受到了一些限制。受限制的核心原因是,房地產企業希望管理內部化。你最好借給我錢,什么也別管,都是我來做。實際上,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不了解,對企業也不了解,它就更希望風險外部化。金融機構將錢借給開發商,但要求充足的抵押率,利息回報也要求很高。在這種背景之下,影響了房地產企業和金融企業在資金上的合作效率。
但現在,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通過兩者間的長期了解,兩個行業間人才的互通,現在出現了更多的合作機會。金融企業更懂房地產的規律,更了解開發商。我認為,下一步金融機構將會為房地產企業,尤其是管理很好、信譽很好的企業,帶來更多擴大規模、擴大收益的機會。
FW:現階段,房地產整個分化加劇,您怎么看待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金融創新是否會影響到房地產企業的發展?
柴:我認為房地產行業下一步會表現兩個特點:第一,是地區的差異性會變大,不同區域會有很大差別,這主要由當地的供需關系和未來的發展潛力所決定;第二,是行業平均的增長很難達到從2003年到2010年那樣的一個高速增長。但是我覺得從一些板塊來講,尤其對一些創新性產品來說,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又有一個高速的增長速度,但即使是這樣,這個行業本身的主流產品,還是以傳統型住宅、商業、寫字樓、酒店等產品為主。
而房地產公司也會分化,有些公司更強調它的專業能力,有些公司更強調它的資本實力。總體來說,隨著房地產行業跟金融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多,我認為行業資產是在輕化,而是不在重化。房地產企業會在輕資產這一趨勢上往前走。
FW:現在這么多的企業都在謀求走出去,向國際化發展,您怎么看待這種趨勢?
柴:實際上,中國的市場空間還是挺大的,天鴻地產走出去的時間很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設立國外機構,開展房地產業務。從行業來看,2005年之前這些海外窗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包含兩個方面:第一,這些機構代表了地產公司對外的窗口;第二,地產公司可以在這個區域鍛煉和培養人才。我認為,現階段中國企業資金較為充裕,但到海外投資更要關注風險,關注在海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市場。
房產稅不會產生大影響
FW:近期,國稅總局等相關部門,發文明確房產稅擴容。您對于房產稅的調節作用怎么看?您認為房產稅在未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柴:房產稅應該征收,但我不認為其會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目前,具有成熟市場經濟體質的國家,對持有房產征稅是普遍的法律約定。從這個角度來講,這與90年代末的房改一樣,業內也有爭執。當時大家討論,這對地產的影響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但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走的是市場化的道路。房產稅的開征,對房地產長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但在此之前,房產稅還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影響有限。
而對于地方政府,房產稅可以被視作除了短期的土地收益外,未來長期的資產,財政收益的來源,對于城市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開征房產稅的話,會提高現有存量房的使用效用,房屋持有多的要拿出去租。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近年來房屋租金快速上漲,這種情況下,如果持有人愿意將房屋出租的話,從供給來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房屋的供給。
三四線城市才是我的主戰場
FW:近期,土地市場回暖,不少高價地誕生。您對于未來的土地市場有什么樣的看法?天鴻地產的拿地策略又是什么?
柴:未來一線城市仍是開發企業需要關注的主要市場,天鴻地產也非常關注北京等大城市的機會。但一線城市的土地價格較高,最近兩個月北京、上海、廣州接連出現高溢價率高價格成交的地塊,這意味著運作成本也會相應較高。
三、四線城市依然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利潤率沒有想象的那么低。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不見得一定要把追求規模作為目標,可以轉而追求效益。改變目標后,企業就不用過分擔心生存,這就要求要量力而行,不必去做那么大的杠桿。 來源: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