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3D是具有輝煌前景的未來產業
2014.03.03
關注我們
隨著三大運營商相繼明確自己采用TD-LTE進行4G組網建設的規劃,使期待已久的整個TD產業鏈歡欣鼓舞。在這種形勢下的通信展一定大有看頭,我認為最值得期待的是4G+3D。
今天是2013北京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的開幕式,每年一度的盛會,吸引了無數業界和愛好者前來參觀。今年是我國4G元年,國家已經宣布年內要發放牌照,中國移動年初就高調宣傳要開展雙百工程,6月份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掌門人都已坦承要進行TD-LTE組網試驗,說明了他們審時度勢響應國家自主創新國策的明智決策,隨著三大運營商相繼明確自己采用TD-LTE進行4G組網建設的規劃,使期待已久的整個TD產業鏈歡欣鼓舞。在這種形勢下的通信展一定大有看頭,我認為最值得期待的是4G+3D。
引子
今年8月3日廣州日報A4 版發布一條消息“黑超”醫生“立體”做手術。報道廣東省人民醫院率先引進一套價值420萬元的3D腔鏡,6月底至今,已經成功開展了肺癌切除、系統性肺門縱隔淋巴結清掃、楔形切除和縱隔腫瘤摘除等10多臺3D腔鏡手術。我根據新聞整理其優點與缺點如下:
優點:
1.醫生定位準確,難度大減:過去的2D腔鏡,提供不了立體、景深、更沒空間感,需要用電刀、電鉗等器械試探性觸碰,才能確定血管、神經、支氣管的具體位置、大小,確定有隙是否真實、多深。有經驗的醫生經過很多次的實踐,才能憑經驗初步判斷位置、大小,還需要試探性觸碰驗證判斷, 胸腔結構立體展現,而今天的3D腔鏡,對人體所有組織、器官一目了然,且細節放大,生動而富有凹凸感,需要手術之處定位準確;因此醫生心理壓力、上臺操作難度大減。
2.患者手術安全,質量提高:過去的2D腔鏡,并不能排除手不夠穩當,或其他意外情況,而導致出血或誤傷組織;在精細血管接駁時,縫合更因此費時費力;今天的3D腔鏡,手術省時省事,患者出血減少,術后住院天數減少,4-7天就可出院
3.學生培養快捷,迅速適應:3D腔鏡除了醫生方便與患者受益之外,還使得另一人群即醫學生更有獲益;過去培養醫生需要長期手術實踐、不斷摸索,積累經驗,才能在腦中形成立體影像,但是沒有血管的跳動,肺組織在操作下的舒張,替代不了真實手術的情況;而通過3D腔鏡手術直播可以將他們從“想象困境”中解脫出來,醫學生不用親臨開胸手術觀察各種人體組織結構。過去操作2D腔鏡手術,一般需要2周甚至1個月的時間來適應平面感,而3D腔鏡則因其接近人雙眼視覺,只需1-2天即可適應。如果用丁教授的專用于醫學的微型立體影院裝置,則比現有的其他裝置清晰度、亮度、灰度都高且彩色還原度更好,更易于適應。
缺點
1.易使人視覺疲勞:目前這套3D腔鏡不足之處,外科手術一般都在2小時以上,3D比2D更易使人視覺疲勞、不適;但可在手術過程,隨時切換2D鏡頭。
2.未能錄像:這是目前這套3D腔鏡另一不足之處。
看了這條新聞報道,使我想起了50多年前的親身經歷,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我在四機部寶雞烽火無線電廠負責戰術電臺研究開發工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身體比較虛弱,經常感冒。有一天正患重感冒還要出差北京,早晨就想臨行前打一針青霉素,一位新來的護士,把針在左屁股打下去之后,發現沒有針頭,就滿地找也沒找著,只好讓我去透視,我一邊走路,一邊感覺屁股針刺痛,在X 光下看到針頭留在屁股里。當時廠醫院一位剛大學畢業的見習醫生,新生之犢不怕虎,便大膽手術想把針頭取出來,沒想到刀開下去,找不到針頭,左一刀,右一刀,我躺在手術臺上2個多小時不能動彈,年輕醫生急得滿頭大汗。實在沒法了,廠醫院就趕快派車到當時寶雞的最好醫院去請了一位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來接著手術,他來后在X光下,讓我平躺看到針頭的位置,又讓我側躺再看針頭的位置,憑他的經驗,找2次X光下的交點來確定針頭的具體位置,重新開刀,終于把針頭夾出來,還給我看了已斷成2截,手術完成后已經是下午了,北京出差是走不成了,只得住院治療一個多月,至今左屁股還留下一個很深的疤痕,好在穿了褲子就看不到,如果在臉上不就成了丑八怪了嘛。后來有經驗的老護士告訴我,當時只要用手捏住打針位置的肌肉,針頭會露出一點,就可用鑷子夾出來。不該走路去透視,一邊走,一邊針就往內鉆。這該我倒霉,遇到兩位生手!
由這則新聞與我的親身經歷使我想到未來在3D鏡下,找準針頭位置再動刀,不就是一個微創小手術嘛,何至于讓我遭一個多月的罪呀!深刻認識到我們當前倡導的4G+3D的重大科研意義和寶貴經濟價值。
3D的重大科研意義
世界本來是立體的,我們需要看實際的立體各種場景,然而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是繪畫,起初就畫在樹皮、龜甲、布帛,發明造紙術后,就畫在紙上了這些圖畫的載體都是平面的薄片,因此只能畫出2維的圖像,隨著投影技術的發展,在工程技術領域,有了工程畫的學科,但是要用前視圖、頂視圖、側視圖3張圖來表示工程構件的立體圖像,依據工程畫可準確制造出人們設計的工程構件。隨著透視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在2維的平面上表達3維的立體圖像了。照相技術的發明,人們可以真實的拍出世界萬事萬物的靜止圖像的平面照,比繪畫在外形上要與原物相似多了。照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攝出動態的圖像,于是電影、電視在20世紀發展起來了,科研技術與時俱進,由黑白而彩色,而高清晰,這樣就顯示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雖然賞心悅目,但是沒有景深,不能顯示實物的立體結構,也沒有實物的真真實實的光彩,世界本來是立體的可愛的,無論人類繪畫、照相技術多么進步,總比真實的世界稍遜風騷。自從阿凡達上演,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3D 浪潮,這兩年3D電影風起云涌,3D電視也在各地試播了,各種3D 醫療設備也開始服務人類了,雖然還比較昂貴,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發展的大潮是肯定無疑了。這種大好形勢下,丁教授經過長期的刻苦鉆研基于光學原理有兩項發明,一是“丁氏立體眼鏡”,可以在筆記本電腦上欣賞3D節目,去年的通信展已經展出過了。另一是“個人微型立體影院”,將在本屆通信展上展出。在當前的各種3D 技術中無論是亮度逼真度成像質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不能夜郎自大,盲目認為發明已經登峰造極了,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丁教授的發明需要不斷改進完善,急需產業化,才能實現他的理想,讓立體像像立體聲一樣走進千家萬戶!目前我們雖屆耄耋之年,但是我們對自主創新的熱情絲毫不亞于年輕人,我們對創新發明的沖動和靈感非常旺盛,但我們缺乏助手,缺乏資金,缺乏實施創新的環境和條件。這就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社會的認同,還希望具有強烈的求學意愿和炙熱的創作欲望的年輕大學生,只要具有起碼的光學、機械結構、軟件編程知識,會玩電腦,愛用手機,迷上攝影的發燒友,雖然還沒達到專家學者那么高深博大的水平,還不具備科研開發的工程師資質,就可以投身到這個大有作為尚未開墾的處女地來。但只要透徹理解4G+3D的輝煌遠景,明確了4G+3D發展的方向,做一個向長者虛心求教的像張良那樣的后生,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很快出現的,你將會是3D 浪潮的弄潮兒,會很快發展成長為4G+3D科研開發生產的骨干。
3D的巨額經濟價值
我們認為3D會很快形成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會很快占領全中國以至全球10萬億元龐大的市場,很快實現丁教授的走進千家萬戶的偉大理想。這么說是不是癡人說夢?
非也,我們先解剖分析3D腔鏡這一項儀器的市場前景,就可以類推預測在文化產業、專業應用方面的極其巨大的市場規模了。3D腔鏡進口是420萬元一套,初略估計,按丁教授發明研發生產出來,最多100萬元一套,全國有2000多個縣,縣級醫院以上都能配備一套,中國起碼有4000部的市場規模,那就是40億元的產值了。醫療儀器不止3D腔鏡一種,由此可以派生各種各樣的醫療儀器,少說也有10種,那就將擴大10倍為400億元的市場規模了。在專業應用領域,還有公安部門的刑事案件偵察、交通事故評判,還有軍事鄰域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專業應用,只要你肯動腦筋去挖掘,就會創造出千姿百態的全新產品,其市場起碼要擴大10倍,那就是4000億元的市場規模了。還有文化產業這一和全國老百姓息息相關的3D電影、3D電視、3D游戲、3D手機等等巨大市場。除了中國還有更為廣大的世界市場,因此少說也有10萬億元的天文數字市場規模了。
三年前人家送給我一個ipad,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想欣賞一些節目,就拿這個ipad看,我是近視眼,戴上近視眼鏡,不但欣賞單個照片,也可以欣賞電視劇。比如演的《無懈可擊》的電視劇,利用ipad就可以在房間里面,半躺在床上可以看。未來用“丁氏立體眼鏡”或“個人微型立體影院”欣賞電視劇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同樣需要戴一副眼鏡,戴眼鏡并不是障礙,但是清晰度很高。這樣就可以在家里欣賞《阿凡達》。未來手機只需要加一個攝像頭,也就多花40、50元,就可以拍立體相片和立體視頻。家里欣賞立體電影,只需要一副丁教授發明的眼鏡,也就花200多元,筆記本電腦、ipad都是現成的。因此,市場前景非常誘人。
4G+3D的涵義
我們2011年提出的4G+3D不只是“丁氏立體眼鏡”、“個人微型立體影院”一兩項課題,而是長遠的科學研究、開發生產的產業,要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將是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的重要領域
現在手機、相機拍的是普通的二維的,下一步我們做出3D手機、3D相機,就是兩個攝像頭可以即拍即傳,但是是立體的三維的。3D加3G/4G,3D的理念對于3G的TD而言,還是對于CDMA和WCDMA都是開放的;對于4G的TD-LTE而言,還是對于FDD-LTE 也都是開放的,基于光學原理的3D技術對任何一種移動通信制式都可以用。但我們希望在TD上面先實現。
由于3D是需要同時傳輸至少左、右眼像兩路信息,雖然可以經過壓縮,另一路只傳差異部分,但其信息量的總和起碼要高出25%以上,加上還需高清晰及實時,拿手機去看三維的電影,三維的視頻,那時候3G的帶寬就顯然不夠了,3G的傳輸速度難以滿足這種要求,就這需要有4G。
4G的超高速數據傳輸能力可以提供高清晰度視頻、3D等新業務;將能給3D發展提供極好的機會, 而3D也將會是4G的殺手锏業務,成為廣泛推廣應用時的主流推力之一。 因此, 我們提出“4G+3D”的發展方向。那時看3D的有很多這方面的電影,視頻,未來3D的視頻需要有很多條件也已具備,就會逐步普及走進千家萬戶,這當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今天通話應用的2G,是中國移動的搖錢樹。明天我們希望3G的TD,它的數據傳輸可視電話等等業務成為中國移動的搖錢樹。未來的4G手機通過時時觀看3D 的推廣應用,成為后天中國移動的搖錢樹。我們的愿景,真正通過3D+4G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方便、豐富多彩。
三維化多媒體視頻業務需要一個市場培育期;因此,在今天的3G階段,要不斷培育高清晰度視頻業務和3D業務,為4G的市場做好鋪墊。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到2015年,4G技術成熟到可以商用,4G手機具有拍攝并觀看立體影像的功能,可自拍并能自行發布立體微電影,也可在線接收送到外接高清顯示器,用高清、高亮、全彩色立體眼鏡在家觀看三維電影。在技術推動與市場牽引兩個輪子的合力驅動下,到了那一天,就可以從全國的3G網過渡到4G網,我國3D就可以與4G比翼高飛。來源:IT商業新聞網 作者:李進良